生活还需要诗和远方
时间:2019-07-10 09:33 来源:潮汕文化研究中心 作者:李统亮 点击:次
4月24日下午,由潮汕职业技术学院主办、潮汕文化研究中心和学生工作部协办的《诗词联基础知识》传统文化讲堂开讲。中学语文一级教师、中华诗词学会成员、龙溪漱石诗词平台创建人陈创生老师应邀主讲本次讲堂。本次讲堂由潮汕文化研究中心李统亮主任主持。
学院领导魏跃进副院长、罗文坤副书记,部门领导陈楠、赖宏慈,以及潮汕知名诗词专家伍乘森老师、纪欣勤先生、陆珊女士、孙伯略老师、黄建胜先生,参加了本次传统文化讲堂。
我院魏跃进副院长向陈创生老师颁发客座教授聘书、纪欣勤先生颁发顾问聘书。伍乘森老师、陈创生老师向我院图书馆赠书,图书馆赖宏慈馆长接受赠书并回赠收藏证书。
有人说: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,还有诗和远方。中国是诗的国度。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,是沉淀在每一位中华儿女血脉里的文化基因。从历史的维度看,古诗词承载着我们的民族气质、民族精神、民族品格,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,并以其阳春白雪式的唯美典雅,吸引了无数虔诚的追随者,造就了众多历经沧桑仍熠熠生辉的不朽之作。从现实生活看,很多诗词所传承的理念、展现的精神和文化审美,已浸润于每个中国人的心中,成为我们日常的价值观和共同的审美判断,构成中国人独特的精神世界。
陈创生老师是中学语文一级教师、中华诗词学会成员、龙溪漱石诗词平台创建人。陈老师的讲座,从诗的形式(古诗、绝句、律诗)、格律诗的平仄、对仗、修辞手法,以及词的词牌、分类、押韵,对联的对仗等方面,普及传统的诗词联常识。
古典诗词,作为中文特有的一种文体,不仅是“六艺之一,群经之始”,也是每一个中国文人必备的文化技能,更是中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块靓丽瑰宝。千百年来,那些历久弥新的古典诗词,不仅凝聚着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、志趣、气度、神韵、博大、精深,展示了古代文人墨客的多彩生活,更包含了中国国民精神的全部符码。诸如:珍爱粮食的“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”,寻求新机遇、新境界的“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”,教人顽强执着的“千磨万击还坚劲,任尔东西南北风”,身处逆境仍乐观打拼的“长风破浪会有时,直挂云帆济沧海”,表达拳拳爱国心的“王师北定中原日,家祭无忘告乃翁”,还有“人生得意须尽欢,莫使金樽空对月”的狂放,“天生我材必有用,千金散尽还复来”的自信,“天然去雕饰,清水出芙蓉”的清美,“粉身碎骨浑不怕,要留清白在人间”的决心,“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,使我不得开心颜”的坚持,“安得广厦千万间,大庇天下俱欢颜”的博爱,“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”的笃定,“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”的求真,“身在异地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”的亲情,等等。
从诗经、楚辞、汉乐府,到唐诗、宋词、元小令,三千年来,中国诗词,以其丰富的内涵,清丽的神韵,真挚的情感,优美的语言和铿锵的音调,历经时代的演绎和岁月的磨砺,至今熠熠生辉,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。







